金融摩擦限制-ag旗舰厅官方网站
金融摩擦限制
公司选择外包或整合他们的供应商取决于双方的关系特定的投资的相对重要性。与这些模型的预测一致, antra (2003) 发现,在资本和研发密集型部门,美国贸易中的较大份额发生在企业内部,而不是正常的长度。费恩斯特拉和汉森(2005年)。 耶普尔(2006年)、 纳恩和特雷弗勒(2008年) 以及伯纳德、詹森、雷丁和肖特(2008年)提出了进一步的证据, 说明采用替代部门一级的投入关系衡量标准一特异性和可收缩性。
尽管我们的数据不允许我们区分公司内部贸易流和正常贸易流,但我们能够记录外国跨国公司在中国进出口份额方面的跨部门差异。在研发密集型行业,这一比例相对较高。相比之下,合资企业几乎在高和低研发行业中分布均匀,而国内企业(私营和国有)在低研发强度的行业中则更为活跃。当我们使用产品差异化作为关系特异性的替代物时,也出现了类似的模式(如nunn和trefler, 2008年) : 外国子公司和合资企业调解了差异化产品相对于同质产品的贸易流量的更大份额。另-方面, 不同资本密集程度部门的企业所有权的差异表现出一些令 人惊讶的模式。在资本密集度中等的部门中,外国(国内) 公司获得的出口份额嚴高(最低) 。相比之下,外国附属企业在中低资本密集行业的进口中占较大比例,而国内企业在资本密集度较高的行业中则更为活跃。
2003-2005年中国进出口的快速增长,井将贸易增长分解为广泛而密集的利润空间。在这两年中,出口(进口)总顧增长了86% (66%),其中超过70%的增长是由于幸存的公司扩大了贸易流动。在公司一级,这些收益的一半反映了现有贸易伙伴的幸存产晶出口和进口的深化,而另一半来自产晶范围和贸易伙伴的扩张。然而,在所有企业中,几乎所有的进出口增长都可归因于密集的利润事:中国人均贸易流量和中国人均贸易量。
在信贷约束、关系特定投资和合同不完善的情况下,对跨国公司的整合决策进行内生化的模型见antra, desai和foley (2007)。每个贸易伙伴的贸易流量与中国整体贸易的增长率大致相同。这些结果表明,中国贸易的最大推动力来自于其他公司已经开发的产品和目的。
这些总的贸易模式掩盖了公司之间以及公司内部产品和贸易伙伴之间重大的交换和再分配。在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出口商和进口商的数量分别增长了45%和22%,国内和外国私营公司的数量增加了,国有企业和合资企业的数量也增加了。与国有企业相比,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更有可能在一个时期内继续经营, 而国有企业则比国内私营企业有更好的机会。贸易公司很容易退出和重新进入出口或进口,超过20%的公司不止一次这样做。有数据中表明连续36个月交易的公司经常改变他们的产品构成,即使是在某一目的地或来源国之内。平均而言,每个月都有大约40%的双边贸易产品被新产品取代,这个比例与外资所有权呈负相关。企业的贸易伙伴也是如此。
这些结果补充了以往经验文献中关于出口企业和产品流失的重要性的证据。
考察它们的产品和贸易伙伴强度,具有不同特征的部门中外资所有权的相对普遍程度。中国的贸易增长分解为其广泛和密集的利润率,并审查公司、产品和贸易伙伴的动态。
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最大的份额被几家与众多目的国或来源国进行交易的多产品公司所占据。虽然23% (19%)的公司出口(进口)只有一种产品,但它们只占所有出口(进口) 的5.6% (2.2%) 。相比之下,只有4.4%的出口商出口超过30种产品,但他们对所有出口的贡献率为30%。同样,只有2.6%的进口商进口100多种产品,但他们占所有进口的42%。各公司之间贸易伙伴密集度的分布情况相似。平均而言,进口商比出口商进行更多的产品交易,尤其是在外国公司之间。另一方面,出口商与更多的国家进行贸易比进口商。这与外国跨国公司的子公司进口用于进一步加工、最终組装和可能再出口的中间产品的想法是一致的。
这些结果为越来越多的关于企业参与国际贸易以及出口企业相对于非出口企业在生产率、就业、工资、技能和资本密集度等方面的优异表现的实证文献增添了新的内容。我们的工作最接近美国贸易公司的工作,他们研究了美国贸易公司的情况。他们记录了美国公司之间贸易流量的分布,比我们对中国的观察更加倾斜:按贸易流量计算,前1%的贸易公司占美国贸易的81%。与我们对中国的调查结果相比,在产品和贸易伙伴密集度分布方面,北京钢铁还观察到了更大的左尾, 贸易公司之间的贸易更加集中, 贸易伙伴最多,产品范围最广。最后,美国进出口贸易公司的比例(17%)要比中国(51%)小得多。
中美之间这些差异的一个可能的解释可能是信贷约束和获得外部融资的作用。最近的一些论文认为,金融摩擦限制了企业成为出口商和扩大出口的能力。
有些国有企业是纯粹的“贸易“公司,不从事制造,专门充当国内生产商(买方)和外国买方(生产商)之间的中间人。在本文中,我们重点研究了同时生产和贸易商品的公司的运作,并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对企业的研究上。“贸易公司的未来工作。虽然数据没有分类”作为国有贸易公司,我们使用公司名称中的关键词来识别它们。不过,我们不能肯定我们是否已将所有这类企业排除在外,并就此作出适当的评论。在本文的其馀部分,我们将数据中剩下的所有公司称为贸易公司。
不同所有制类型的进口和出口的分布,并检查了它们的产品和贸易伙伴的强度。我们还探讨了广泛的利润率(产 品或贸易伙伴的数量)和密集的利润率(每 个产品或贸易伙伴的平均贸易)之间的关系。 本文的这一部分 有意地停留在北京和北京的结构上,以便对中美两国的结果进行比较。
“我们”下降23073"辐射"的公司,调解了四分之一的中国贸易的价值。
2005年,中国企业参与国际贸易达14483家。如表1所示,这些公司中有一半从事出口和进口业务。然而,这比率在不同所有制结构的公司之间差异很大。与合资企业(53%) 和国有企业(48%)相比,外资企业更有可能进行双向贸易(67%) ,而合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则更有可能这样做,而私人持有的国内金融机构(31%) 则更有可能这样做。这些数字明显高于美国的bjs报告: 2000年, 美国所有进出口贸易公司的17.5%。此外,美国的这一份额对于国内和跨国公司来说非常相似。
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中国企业的大多数差异来自于企业除了出口之外的进口决定。因此,只有进口而没有出口的企业占所有企业集团的15%左右,而只有出口的企业的份额随着外国所有权的减少而减少。这与跨国公司经营子公司的想法是一致的。 中国很可能进口中间投入用于进一步 加工和/或最终装配,然后再出口到第三方目的地。通过将生产链拼接成具有不同要素强度的任务,跨国公司可以利用跨国差异要素价格。
表格显示了中国贸易流动的总价值,以及企业所有权类型的分解。2005年, 中国的出口和进口分别达到10.7亿美元和10.3亿美元。90%的贸易是由进出口公司进行的。虽然外圖公司占所有贸易公司的38%,但它们占据了-半的进出口。合资企业占总贸易流量的另一个四分之一。私人持有的国内公司是许多国有企业的五信多,但它们的平均交易量要小得多,进出口的可能性也小得多。 由于这些原因, 国内私营公司对出口的责献(13%)远远低于它们的数字(32%) ,而国有企业(6.3%) 则声称高于比例份额出口(10.3%) 。这种模式对于进口则更为极端。
在整篇文章中,变量增加了外国所有权,这意味着外国拥有的企业比合资企业高,合资企业比国内企业高。“但是要注意的是,类似的国有企业和合资企业只出口。
与其他国家以往经验文献的结果一致, 我们发现中国企业之间的贸易流量分布极不平衡。按出口额计算,90%的企业出口额是10%的企业出口额的200倍以上。“百分位数。这个比率对于进口公司来说是惊人的1700倍。这种差异主要是由进口分配比出口分配更肥的左尾驱动的:尽管进口商在任何百分位数水平上的进口往往比出口商少,但这种差异对非常小的贸易公司来说是最大的。这可能表明进出口成本结构之间的差异(例如前者的固定成本较低),这种差异使某些进口商的低进口量最适合,但对出口商来说低出口量则不可行。
简单的平均数表明,国有企业的交易量大于外国公司,而外国公司比合资企业略占优势,而比私人国内公司的领先优势更为明显。这些差异似乎是由前25%的国有企业以及企业层面贸易价值分布的总体上更长更胖的右尾驱动的。这说明,相当大一部分国有企业专门从事贸易,充当国内外买家和生产商之间的中间人,但它们自己并不从事太多制造活动。我们用来排除这些公司的过滤器很可能漏掉了一些大的贸易公司。